2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科技创新有关进展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纵深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科技创新中心,有国际影响力,并且也是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的集聚区,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他说,真正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科技要素肯定是关键要素,工作中也摆在核心位置。
科技部副部长邵新宇介绍说,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成效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1年,大湾区内珠三角9个城市的研发支出,预计超过36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预计3.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5.7万家,专利授权量预计达到78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预计超过10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第二,北京、上海分别排全球第三、第八,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在提升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显现。
二是创新能力建设布局不断优化。国家支持在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建设了散裂中子源、驱动嬗变装置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广州中新知识城等一批重大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推动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不断提升能级。
三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能力大幅提升。深圳、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快速发展,科技部支持建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显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及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国际技术转移枢纽,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
四是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进财政科研经费和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推动科研仪器进口免税政策惠及港澳高校在内地设立的研发机构。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全面开放,持续深化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推动大湾区科研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
“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落实粤港澳‘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创新中心,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他说。
(原标题《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