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圆桌 | 立场的偏向:对一则新闻三种解读的解读
2022-01-11 16:23
收录于专题:新传播

辜晓进

10月19日,全国的主流媒体都在显要位置转发了新华社的国内最新经济数据,标题也基本一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9.8%。突出的重点是前三季度的总和增长数据,9.8%的增长,颇为靓丽。

中国的经济数据也引起世界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路透社、美联社、CNN、《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在内的各大国际媒体,也都第一时间做了报道。但这些媒体都无一例外地单独聚焦于第三季度数据。路透社的导语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录得全年最低增长速度”;美联社称“中国最新季度的经济增长低迷”;《华尔街日报》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出现低于预期的增长”。《纽约时报》甚至将此消息作为“突发新闻”(breaking news)报道,称“中国最近三个月的经济增长速度低至4.9%”。

不仅关注的重点不同,新闻还要问个“Why”(为什么)。有趣的是,对这样一条较为简单而且同一信源(国际媒体的基本数据也来自新华社)的新闻事实,国内官方媒体、国际主流媒体和国内非官方媒体,给出了各不相同的解读。

国际媒体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第三季度增长率“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最近的能源短缺;另一方面是所谓房地产业遇到麻烦。

对此,新华社坦承“增速有所回落”,并援引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的话说:2020年三季度,我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率先恢复生产生活,经济同比增速回升至4.9%。基数抬升影响,是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季度同比增速“前高后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Why”的另一个方面,新华社又援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的话说:“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

10月18日,财新传媒也发布了同样的新闻。关于第三季度增长率低于预期的原因,财新除引用官方数据外,也作了自己的解读:一是某些行业的限产限电因素;二是房地产因素。财新传媒采取的是折中立场。

上述事实与解读说明,即使在援引同一信源的事实数据时,传播者仍有做出不同解读的空间。这种“倾向性”,目前高校新闻学指定“马工程”教材《新闻学概论》有清晰的阐述:“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在反映客观社会生活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站在一定的立场上,并通过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去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然后根据一定的目的写出新闻。这样,新闻不可避免地要被打上新闻工作者的‘印记’,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实际上反映的也是新闻工作者所属社会利益集团的立场和态度。”

记得很多年前,有美国学人对《今日美国》和美国其他主流报纸的报道倾向加以比较,认为《今日美国》是偏积极的。例如一架飞机失事,其他报纸把多少人不幸遇难做成标题,而该报却会把多少人幸存做成标题。这也是一种倾向性。

作者辜晓进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日报》(英文)原总编辑

编辑 采访-严偲偲审读 舆情研究部-李诚审核 编辑-詹婉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