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指导,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主办,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艾特国际等协办的《粤港澳热点大讲堂》第7期线上开讲,吸引了超过18万观众在线收看。作为主讲嘉宾之一,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东京大学博士范悦全程参与线上直播。
《粤港澳热点大讲堂》第7期深圳直播间现场
围绕前海新城市中心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打造前沿阵地与样板示范?范悦认为,前海规划建设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他分别从设计技术体系搭建、前海建设的技术保障、智库服务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指出前海新城市中心建设,不仅为打造“双区”树立城市标杆示范,还为定义未来智慧人居模式提供了重要抓手。
“以低碳绿色方式完善前海基础设施”
范悦指出,前海所处的大湾区的区位以及空间上的条件非常优越,加上千载难逢的机遇,给前海新城市中心建设增添了强劲的羽翼,不仅可呈现深圳速度和气魄,而且赋予了前海规划更高的目标和境界,将成为世界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
前海新城市中心坚持以低碳绿色的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区域内倡导公共交通,并在立法、设计、管控等方面大胆先行先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新中心。
范悦表示,新城市中心在建设中也面临了不少挑战,比如如何进行多流线复杂用途、空间复合交通枢纽建设;如何进行超大型复杂综合体的设计建造以及运维;以及如何解决土地权属多样,新老用地开发时序不一等,带来的高密度城区动态发展环境品质问题等。
搭建前海规划与建筑的设计技术体系
全新的前海新城市中心规划建设应该是立足国际视野、起到示范标杆作用的规划建设,为达成此目标,需要在前期就构建一套完善的、前沿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系。范悦表示,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城市交通、宜居品质、空间效率等都需要逐步完善和加强。前海规划与建筑设计应当解决好以上问题,同时要探索最前沿的技术体系。
范悦认为,一个技术体系的构建,应包含思想、理念、制度、方法与技术。几个环节缺一不可,应当依靠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促成一个全新的技术体系构建。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东京大学博士范悦
他指出,在思想理念方面,前海城市中心应采用绿色城市、健康城市、智慧城市等规划方法与理念;规划实施做到弹性预留和联结,这是很好的探索与尝试。同时,面向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困境,前海应当积极探索立体城市与复合建筑的概念,实现土地、空间的高效利用。
范悦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提出的“复杂型城市设计与总设计师制”表示赞同。他建议,前海新城市中心可尝试总建筑师责任制,采用高水平国际招标及委托院士及国际设计大师等高端资源,打造高品质的前海城市中心。
在技术保障方面,范悦认为,好的理念需要有一些列可行的技术体系支撑。面向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等目标,应当构建AI+BIM+CIM融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实现从城市设计到建筑的孪生模式;同时应当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技术体系,实现环境影响最小化、建设高效化的目标。
在智库方面,范悦指出,应当积极发挥智库的作用,其中大学的智库作用尤为关键。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始于1983年的建筑系,与深圳特区实现了共同发展。学院参与了大量深圳的重点片区规划及重点建筑设计。近几年,学院也积极为深圳乃至大湾区贡献智慧,先后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粤港澳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实验室、计算性设计研究平台等智库资源,这些研究平台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面向湾区需求,解决湾区的城市与建筑问题。
前海规划建设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
在谈到前海规划建设的思路时,范悦表示,前海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向“前”看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实践。前海新城市中心作为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示范区域,其规划理念、建设思路都应是超前的、高标准的。比如,智慧城市的前沿理念与方法如何在前海落地,数字孪生的技术如何辅助城市发展与治理,计算性设计与智能建造的前沿方法如何在前海的规划建设中实现等等。
向“后”看则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前海的规划建设应当应对未来,不仅要解决低碳和绿色的问题,还要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后的城市对于公共建筑需求的变化。例如,在追求低碳环保、碳达峰碳中和的新目标时,前海的规划建设要考虑新中心不仅是高生产力的场所,还要成为适合人的休闲、温馨活动的场所。除了关注物质空间外,还应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全面提升,突出以人为本,追求内在的城市品质,提升建筑细部和使用舒适度等品质需求。
(原标题《深圳大学范悦:前海规划建设既要向“前”看又要向“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