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涛:从中专生逆袭成“工人院士”,每个深圳人都有成才机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2021-12-21 19:03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汤涛在深圳为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王建涛颁奖。王建涛是深圳第二位获此殊荣的高技能人才,也被称为““工人院士”。从一名中专生逆袭成为“工人院士”,王建涛用精湛的技术和扎实的理论谱写了技能人才绚丽新篇章。

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自主检修

“当年中广核大亚湾核电站拥有全国最牛的发电机,功率最大最先进,是英国进口的,是我们这些电力专业学生心之向往。“1996年,王建涛怀揣着一张中专毕业证和母亲偷偷缝到衣服里的700元钱,南下深圳进入中广核工作,负责核电发电机的检修工作。

大亚湾核电站作为我国大陆第一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建造的商用核电站,九成以上设备依赖进口。“那时候机器维修手册就有几十本,摞起来比人还高,而且内容全是英语的。每次大修要请四个外国专家,每个专家每天要给一万多块钱。那个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块钱,我就想着要是能学好英语,搞懂这些洋机器,就不用再依靠洋师傅,可以自己掌握自主检修核心技术。”书到用时方恨少,王建涛下定决心,要吃透英语。

幸运的是,当时中广核也意识到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免费开办了英语培训班,请了大学教授在晚上授课,王建涛从不缺席。正是因为这份坚持和信心,王建涛硬是把自己熬成了英语行家,看英文资料没了障碍,逐步从项目参与到部分设备自主维修,到2007年王建涛团队终于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实现了自主维修的目标,彻底甩掉了 “洋拐棍”。

科技创新填补国内外空白

维修是个重复性很高的工作,很多人年复一年重复劳动。而王建涛却不甘于现状,他认为,检修不能简单的重复,而是下次要比这次好,要用科技创新,让检修安全性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

发电机检修中,最危险、最耽误工期的工作是抽发电机转子。转子重233吨,长15.38米,要从发电机定子中抽出,最小间隙仅45mm,如果不小心转子碰上了定子,直接经济损失会达到亿元级,维修造成的发电量损失会达到数十亿度电。

“为了抽转子做检查,要投入20-30人拆除大量的设备,多花5天的工期。能不能从这个45mm小缝隙中,把小机器人放进去,就像孙悟空飞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似的,把所有检查和试验做完,岂不是不用抽转子了吗?”这种特殊的发电机检修小型机器人,国内还没有这种技术和产品。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研究了二、三十年、拥有成熟产品,但是大部分国家都作为核心技术,只提供租赁,不对外销售。王建涛下定决心,不能依赖他们,只能从头开始,做出中国自己的发电机机器人。

他总结了国际上3条发电机机器人技术路线,用样机机器人逐一在模型上做试验,选择出最优的技术路线。然后在真实的发电机上多次试验,共进行了上百项改进。经过4年努力,终于所有的功能都在大亚湾4号发电机上得到了验证,功能全部成功实现。该项目计划明年5月正式应用,有希望节约抽转子工期5天左右,相当于多发1.2亿度电,相当于深圳5.6万个家庭1年用电量。目前该机器人已经申请国家专利28项,其中有6项功能是国外机器人不具备的,填补了发电机检修的国际空白。

学习是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技术工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理论知识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限制了创新发展的天花板。”不同于传统的高技能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王建涛重视理论与实践一起发展。他认为学习是一辈子要坚持的事情,25年间,王建涛深耕专业,在核电发电机检修领域锐意创新,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共申请专利148项,已授权87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他带领的"王建涛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了高技能人才46名、省部级以上技术能手10名。

而对于自己评上“工人院士”,他表示受之有愧。“对比起真正的院士,那是天壤之别。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再学习,只有我们每个人坚守岗位,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让自己的工作更上层楼,那么我们国家就能更好地实现技术自主、不断地创新向前。”

(原标题《“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建涛:从中专生逆袭成“工人院士”,每个深圳人都有成才机会 》)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