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勇 吴德群 吴凡/文 邱海彬/图 苗威 姜鑫/视频
2021-11-16 08:21

产业共建共享提速放量、乡村振兴发展枝繁叶茂、革命老区“红+绿”经济成新亮点……前不久,本报记者到河源采访看到,深圳与河源携手共建,推动乡村振兴,呈现生机勃勃景象。

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8个产业转移园区已累计落户企业近1700家,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415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落地超亿元项目28个,奏出对口帮扶事业交响曲的最新强音。

革命老区大兴“红+绿”经济


“这里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红色资源、绿色产业将成为革命老区腾飞的双翼……”紫金县委常委、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工作组组长罗春响神情振奋,谈起苏区镇乃至紫金县的今后发展信心十足。

走进紫金县东南部的苏区镇,到处充满红色记忆:“红屋”(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血田”纪念广场碑、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这里20处革命旧(遗)址群先后被评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员教育基地。苏区镇是全国最早建立农会组织、农民武装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之一,周恩来、徐向前、彭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指导革命运动。

传承红色基因,加快绿色发展,是对革命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也是发挥特色福泽后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苏区革命旧(遗)址群整体提升工程已经启动,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红二师练兵广场、苏区革命烈士雕塑园等项目进展迅速,当地的红色文化宣讲服务队正在组建,计划编排大型现代花朝戏开展多维度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保护红色遗址、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我们正在努力打造河源第一红色旅游名镇。”深圳市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夏昌江说,苏区镇在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的同时,努力发挥地域特点,建设生态休闲区、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区,开发夏令营、冬令营、农家乐项目,建设红色文化主题旅馆、餐馆,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产品街,红色资源吸引游客、绿色生态留住游客。

苏区镇是紫金县激活“红+绿”丰富资源、点亮乡村振兴之路的一个缩影。

行驶在G236国道上,沿途一个个红色教育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区、休闲度假村落、茶文化公园、古屋田园、稻鱼共生基地,让人流连忘返。紫金县着力打造“红色传承 古韵茶香”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沿G236国道贯穿9个行政村30个节点,以特色旅游带旺乡村产业,做强做大特色产业,增强发展“造血”能力。

茶叶产业成为紫金之“绿”的一颗明珠。截至目前,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逾5万亩,该县有1/5的行政村把茶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茶叶产业已成为当地富民产业。

深河携手打造热销“圳品”

消费者夹起一块太二酸菜鱼时,可能并不知道眼前美食来自河源市灯塔盆地。

341省道路边,数百个闪亮的金属大桶深埋地下,特别吸引眼球。走近一看,大桶里游动着密密麻麻的鲈鱼。太二的鱼,就来自这里。

“现在已经建成390个鱼桶,每个桶里最多可养1万尾鲈鱼,后续全部建成将有1500个桶,到时就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化淡水鱼养殖项目。”正值项目建设关键期,该项目负责人、河源太二农业科技公司的林江兴现在每天都在工地上盯着。

河源市太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产品养殖基地。

让记者大开眼界的,不仅是眼前几百个巨大的养鱼桶,更是这个项目所带来的最新养殖技术和水产产业链。忙碌的现场正在调试工厂化养殖系统,建设科研孵化基地、仓储加工、冷链物流系等,集纳工厂化水产养殖、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水产产业链已经初现雏形。

“附近村民学习最新的养殖技术,在太二技术人员指导下挖深池塘、净化水质,鱼养大了直接销售给太二,没有后顾之忧,收入很快就会多起来。” 深圳市驻灯塔镇工作队长方明川说,太二养殖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约8亿元,可带动周边村民参与最新的水产养殖发展模式,形成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起到持续作用。

太二养殖项目带动周边乡村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只是深圳和河源联手培优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规模等“组合拳”的其中一招。

截至目前,河源市共有14个产品获得深圳“圳品”品牌称号认证,还有17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入选“圳品”培育企业计划。各方正协力推进培育河源的区域性知名产品品牌,持续帮扶相关地区生产开发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平猕猴桃、连平鹰嘴蜜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等绿色优质农产品。

同时,深圳持续加强产销对接,推进消费帮扶,通过资金支持等方式培育“深河e家”、“福和直通车”等销售平台,拓宽帮扶农产品的产销对接渠道,推动更多河源特色农产品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深圳帮扶河源农产品销售总额已超2亿元,深圳对口帮扶河源39家企业(项目)参展第三届深圳市帮扶合作交易博览会,现场签约金额7.95亿元。

产业发展载体不断涌现

深圳外环高速二期工程不久前主线全线贯通,关键节点坑梓东互通立交的钢结构桥梁,就是深圳河源产业共建的项目成果。

“搬到河源后运转顺利,我们计划把生产基地整体搬迁过来。”深圳市联天钢结构桥梁工程公司林军山说,目前在河源市东源县柯木村设立了联天钢结构及智能焊接机器人项目,预计今年产值约达8000万元,已解决当地就业40多人。该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20亿元,解决劳动就业岗位约1000个。

联天钢构的产能转移,是深圳河源携手构建多层次共建平台,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载体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仅河源8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深圳转移企业已逾305家。

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广东省深河产业投资开发公司董事长成嶂旻表示,两地正积极施行产业共建“深河方案”,充分发挥深河公司、金地创谷、创智产业园等产业共建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探索产业共建、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多领域合作,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共建,以补链、强链为重点打造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推动河源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助力产业共建取得新成效。

目前,深河两地全力推动高新区深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中心、深河研究院智能检测平台项目等高端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深圳鹏城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与河源市共建“大湾区未来网络试验与应用环境”大科学装置的河源节点项目,推动成立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中心,结合5G、时间敏感网络等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等示范应用,加快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深河产业共建成绩亮眼

深河产业共建以“融湾”“融深”、完善产业链、做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产业对口帮扶高质量发展。

产业共建水平不断深化

2017年以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8个产业转移园区,已落地建设的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达205个。

工业发展动力不断强化

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各产业共建园(含江东新区)累计完成工业投入112.76亿元,其中设备投入40.08亿元;工业总产值达731.41亿元,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4.88亿元,税收19.20亿元;其中深圳企业总产值约占8个园区的41.7%。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

2021年以来,各产业转移园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93亿元,实现“三通一平”3.45平方公里。

(原标题《深河共建奏响乡村振兴强音  “红+绿”闪亮革命老区发展路,产业集群式发展跃上新台阶》)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冻结)李林夕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勇 吴德群 吴凡/文 邱海彬/图 苗威 姜鑫/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