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之专家建言| 龚淑云:建立长效机制防治地面坍塌
记者 罗国淮
2016-02-24 17:51

186440390

2014年2月24日凌晨,深圳北环大道辅道铜鼓路口地面突发塌陷。图为作业人员对地陷险段实施抢修(资料图片)。

就防治地面坍塌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地质局地质科技与环境监测部龚淑云博士。

龚淑云博士认为,应该结合深圳实际,更深层次地分析深圳地面坍塌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建立长效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龚淑云博士认为,深圳地面坍塌问题除了具体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深圳是滨海城市,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沿海地区地层岩石多样,尤其是地质类型复杂、变化快,鉴于此,如果不了解基础地质情况,后面就很容易引发问题;二是深圳高速发展、特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均衡,地下基础设施林林总总,之前没有统一规划,个人、集体和政府部门都在建设,特别是原特区外的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低,一旦超过荷载即出问题;三是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问题,目前各部门各单位对地下设施的管护都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主体责任部门,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而且维护投入成本也相对偏低。 就以上深层次的问题,龚淑云认为如果只依靠一些常规的手段,已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深圳地面坍塌的问题,而应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首先应从统一规划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习国内外的地下设施建设先进经验,今后,要超前设计、规划市政设施的建设方式(如共同沟、管囊式等),避免拉链式道路现象;对问题及隐患很大的地下市政设施,以先进的理念进行修缮或重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严格规范管理并常抓不懈。除职能部门要严抓质量管理外,要结合深圳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技术规范,在技术上加强管理。 最后是重视基础、从头做起。结合智慧深圳建设的需要,开展新一轮现代化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工作——城市地质调查,建设智能化三维地质及地下设施管理系统,了解地质环境背景、地下管线、地下工程等,为城市规划及建设提供基础性地质资料及依据,提升城市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