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明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致力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光明区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法律、心理和智慧服务,把基层社会治理与系统、源头、就地、多元、依法化解群众矛盾结合起来,形成群众诉求服务“一三五”工作法,营造了诉求疏导更加顺畅、便民服务更加高效、平安幸福更加凸显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国家信访局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个兄弟地市区领导前来调研指导,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
怎么干?四个关键词带来四个转变
关键词1:主阵地
以党建为引领,突出社区“主阵地”作用,由“外在压力”变“内生动力”,实现群众诉求服务更加系统、更富活力、更具效率。
(一)创新“社区发令、部门执行”机制,赋权社区党委,让社区成为解决群众矛盾的一线指挥部。
社区发令,部门执行:区信访联席办授权社区党委,对需要区、街道相关部门参与调处的矛盾纠纷,由社区党委发令,要求到现场调处,相当于社区党委行使了区委区政府的部分权力。
成果:2019年以来,全区各社区共发令593次,部门及时执行率100%。
(二)从责任落实上,强化“三级负责制”,让职能部门主动到现场解决群众矛盾,群众矛盾纠纷当天在社区解决98%。
(三)从监督问责上,以公开透明为抓手,让群众矛盾纠纷高效化解不过夜。开发群众诉求服务智慧指挥系统,组建工作协调微信群,做到所有群众诉求服务事项的调处过程、部门到场情况和处置结果均能实时报告、人人可见,强化公开透明、公众监督。社区每天报告当天群众诉求服务情况,每日清零。
关键词2:主力军
以共治为基础,突出平安志愿者“主力军”作用,由“政府主导”变“多元治理”,实现群众矛盾纠纷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一)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让外援力量“无限大”,实现群众矛盾发现在早。
发动群众“一个不落”。在全区6万多栋楼宇门口、楼梯口等人员必经位置,张贴群众诉求服务二维码,群众可随时扫码在线反映诉求、报告情况,全面激活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平安志愿者“主动发现”。组建3.6万多名平安志愿者队伍,包括楼栋长、网格员、社工等14类群体,有效解决了城市陌生人社会矛盾纠纷预警预测难问题,平安志愿者发现矛盾纠纷线索占比72.4%。
(二)高度整合行政司法资源,让自身力量“特别强”,实现群众矛盾化解在小。
整合全区行政、司法力量,配备43名法官、检察官驻点社区,参与涉法涉诉问题调处。
发动“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各界人员组成义务调解员队伍,实现多元化解。培育出光明“红小二”、玉塘“晓燕调解室”、楼村“五老工作室”等一批叫得响的品牌。
(三)引进社会购买服务力量,让专业服务“特别精”,实现群众矛盾预防在先。
整合全区政府购买法律、心理等服务力量,在群众诉求服务站点配备人民调解员301人、驻点法律顾问111人、心理服务人员78人,常态化提供诉求服务、心理服务、法律服务,从源头上减少群众矛盾风险隐患的发生。
关键词3:家门口
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家门口”服务,由“群众上访”变“就地化解”,实现就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
(一)把场地建到群众家门口。系统性建设“1+6+31+N”群众诉求服务体系,做到群众集中在哪里,诉求服务站建在哪里。
1+6+31+N:1个区级群众诉求指挥中心;6个街道级群众诉求服务大厅;31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在住宅小区、建筑工地、企业园区、学校、医院等人流密集场所,搭建208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
成果:82个建筑工地群众诉求服务站,覆盖所有50人以上的工地,已累计化解工地矛盾纠纷564宗。2019年,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全市第一。
(二)把力量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整合街道各类社会治理力量,到社区一线开展工作。在全区各街道以及土整、查违、住建、水务、工务、教育、人力资源等矛盾纠纷多发的部门,组建诉求服务专业队伍,第一时间到社区、到现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
(三)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为群众提供纠纷调处、投诉建议、帮扶救助、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等五大服务,构建“500米为民服务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2019年以来,处理投诉建议1895宗,调处矛盾纠纷9386宗,提供法律服务6680人次、心理服务1831人次,对接帮扶群众165批次,发放167万元帮扶救助资金。
关键词4:智能化
以科技为支撑,突出“智能化”服务,由“传统管控”变“智慧治理”,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更智慧、更便捷、更高效。
(一)“一张网”闭环管理。建设群众诉求服务智慧平台系统,群众可以在线一键反映诉求,网上受理、实时分拨、快速处理、闭环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确认、第一时间反馈。
(二)“一张图”分级预警。建立群众矛盾纠纷分级预警机制,根据矛盾纠纷涉及人数、紧急程度、涉案金额等因素进行分级分类,要求一类诉求10分钟响应、30分钟受理,自动生成风险评估图,在智慧系统实时显示、动态更新,为党委和政府实时掌握情况、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做到“一键可查、心中有数”。
(三)“一条龙”便捷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建立48个在线司法确认室,对于达成调解协议的涉及金额较大、情况较复杂的重大纠纷事项,半小时内完成当场申请、当场在线确认、当场制作文书、当场送达等全部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目前,已完成线上司法确认187件。特别是开展“不见面”线上服务,疫情期间,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535宗,涉及金额2974万元,修改涉疫合同330份;为集中隔离人员提供心理健康评估2.75万人次,发现并解除心理隐患3432人,做到“隔离不隔爱,线上服务一直在”。
有成效!光明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全市第一
自2019年1月在公明社区试点、3月全区铺开以来,光明群众诉求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矛盾纠纷化解率全市第一。2019年以来,共受理群众诉求服务30218宗,化解30203宗,化解率99.95%,服务群众48万人,涉及金额10.64亿元。平均每天受理群众诉求服务约30-50宗。
疫情期间,成功化解几起重大劳资纠纷,全部实现了不出厂妥善解决,成为全市信访维稳工作培训的典型案例,《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信访信息快报》(2020年第33期)刊发了相关经验做法。
(二)信访量大幅下降。积极创新开展群众诉求服务工作以来,信访量大幅下降。
2019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88.7%,特别是到市集体访仅7批,占全市0.69%,赴省进京双双为零,被评为2019年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
(三)社会治安安全感提升全市第一。通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特别是主动介入公安110警情联动调处,全区民转刑案件大幅下降。
2019年,全区命案和刑事治安总警情,分别同比下降54.55%和6.26%,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四)人民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群众有了诉求第一时间就能在家门口得到解决,让生活在光明的群众感到特别幸福,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党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基础更加牢固。
(来源:宝安日报)
编辑 姚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