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孩子的生日我在家门口的走廊上吃饭
读特记者 毕国学 通讯员 谭旭东 陈肖婷
2020-02-12 15:46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前线战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外科周广林博士与家人隔着走廊吃饭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周广林是该院甲乳外科博士,本来属于二线科室的医生,由于新冠肺炎来势太猛,周广林二话没说就报了名,并且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样,大年三十还在门诊值夜班,年初一一直忙到下午才回去的周广林,到晚上又接到了紧急召回的指令,年初二一天亮就匆匆赶回医院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年初三连夜就被派往联防联控检疫队开展哨点检疫工作,吃住都在医院,不能回家。“那个难受的劲只有参加过的人才知道”周广林说。最难忘的是在检疫点的第一天夜里,因为走得匆忙,没带衣服,一到下半夜,又冷又饿又渴又困,天空还下着蒙蒙细雨,大家只盼着早点天亮,想像天亮后会有太阳,那样会暖和一点,但一想到肩上的责任,疲惫感又化作了坚持的动力。大家没有退缩,只有相互鼓励,没有车过来的时候,自己跳一跳,活动活动,好不容易才盼到天亮,检疫点的民警和医务人员一起合了个影,留下了特别的记忆。

从路口检疫点撤回来以后,周广林又被派往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发热门诊,他是一线班,每个来医院的发热病人都要经过他的诊断和鉴别,如果是可疑新冠肺炎要适时转往其他医院,暂时不能排除的要转到发热观察病房。每来一个病人都有可能是一个感染源,所以必须做好自己的隔离。可是,由于疫情来得太急,各家医院的隔离用品都不足,为了节省隔离衣,周广林和其他医务人员一样,尽量少吃东西少喝水,以减少上厕所的机会,一天下来,又渴又累。

周广林的爱人是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一名副主任护师,现在同样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不同的是,他爱人曾经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工作,而当时他还是一名实习生,所以那时候对他爱人仰慕得很。现在总算有机会能与爱人一起比翼齐飞共同战斗了,也算是实现了爱情路上的一个梦想。所以周广林在微博中骄傲地写道:“2003年,你在非典一线,我在读书;2020年,你在一线,我也在一线,今生我们做夫妻,无悔,祖国必胜!”

夫妻两人都是前线,后方的两个孩子只能交给姥姥照顾,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家是不能回的,实在想家了,可以掏出手机,给老人报个平安,和孩子视个频,夫妻两个也都是隔着屏幕讲几句甜蜜的话语,互相鼓励加油。

十多天来,一家人唯一“团聚”的机会是儿子的生日……

由于疫情紧急,夫妻两人本来是不打算回家的,孩子的生日反正年年都有,相比之下,抗击疫情的责任更重。但由于周广林大年三十也没回家,年初二匆匆一别算起来也有十来天了,孩子要求很强烈,家里老人家也软磨硬泡,所以一商量还是趁孩子生日回家团聚一下,顺便拿点换洗衣服。

姥姥在家已经做好了简单的饭菜,孩子们也早已望眼欲穿,祖孙四个在阳台上眼巴巴地看着远处,生怕错过了见到的第一时刻。等啊等,眼看夜幕降临,远处总算出现了两个熟悉的影子。孩子们接到门口,看到爸爸妈妈,一下子就扑了上来,这时候,夫妻两个不约而同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们一把推开孩子,“宝贝,爸爸妈妈身上可能有病毒,你们隔开一点!”

说着,夫妻俩拿出门边的酒精瓶互相消毒。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周广林要姥姥姥爷摆上两张桌子,一张摆在客厅里,一张摆在走廊上,老人孩子在里头,他们夫妻在外头,隔着走廊,一家人吃了个“团圆”饭,祝福儿子生日快乐。在问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老人的生活情况,交代了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完成好作业”后,拿了几件换洗衣服就要返回医院,走之前孩子用稚嫩的声音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等打败怪物的时候……”周广林指了指电视里的动画片。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梁佳彤

(作者:读特记者 毕国学 通讯员 谭旭东 陈肖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