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之⑱ 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以数字化助力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和认知飞跃

深新传播智库

2023-02-24 14:42





编者按:


2020年8月,深圳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2月,深圳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两年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不停步,全市100所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上脱颖而出。2022年11月,从中遴选出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改革需要凸显“样本”意义。为此,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先行者——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分别介绍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校在学科融合、数据应用和模式创新上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改革的特色与思考。

 

核心提示







破解“拓展教学资源与时空”和“探索数据化评价方式”两大现实难题,使教学过程更加关注个体,发挥技术助力教学的重要作用。






 

建设智慧校园,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与学模式

宝中二外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的发展路线,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主题,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对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提出了校本化探索目标,确立了“基于过程数据评价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方向,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从目标设定、内容建构、过程数据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来开展“新型教与学模式”的实践,突破重点和难点。

该模式以促进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手段,大力发展智慧教学。具体来说是把教学的过程、数据和改进有机融合成“三位一体”的闭环,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式教学,借助资源工具、互动工具、思维可视化工具完成教学;在过程中,采集师生教与学的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将数据转化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自我诊断的依据。用数据和评价结果反过来影响教学内容的重组和教学活动的推进,实现教学的动态调整。

基于课堂教学,探索教与学的多种样态

在具体实践中,宝中二外通过“专家引领”和“团队聚力”持续推动项目落地。在多样态的智慧教学环境中,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教学数据采集与分析、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组织教师训练营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践研究。

以“拓展教学资源与时空”和“探索数据化评价方式”两大课题作为先导研究,以教学与课题并行,相互赋能的研究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021年学校包揽了深圳市仅有的两个部级精品课,另有7个课例获评省级精品课,获奖课例数位列全市前茅。此外,还有12个不同学科的课例在深圳教育云平台上展示。自2022年5月起,学校开展了信息融合优质课评比,推出了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7节高质量信息融合展示课在深圳市资源平台展播。这些展示课生动展现了“基于过程数据评价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初效,推动了学校信息融合课例资源的不断丰富。

在课题的带动下,学校开始积极尝试突破时空限制的教学场景,如跨时空的线上教学、同步教学和联动校内外资源的馆校课堂等,探索教学新样态。

从实践结果来看,信息技术的介入为学生带来了立体有趣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期待,学习变得自主、专注、深入,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教师则更多的关注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和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和认知飞跃,通过教学逐步改变教育观念,系统的提升专业能力,实现“生本课堂”。

学校正在逐步摸索出实验校项目的有效实施路径,探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常态化应用的创新教与学模式与机制:利用智能技术诊断过程数据——形成学生学习报告和教师教学报告——实现课堂教学可视化,为师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抓手。

从数据入手打通了“课堂黑箱”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教授杨晓哲:面向新课标、新课程与新教材,真正的落脚点和生长点还是每一天的课堂。本课题从课堂教学切入,不断理解课堂,深入课堂研究,可谓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已经无法进一步打开“课堂黑箱”,本课题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视频的多模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与处理,关注课堂中的学生真实与深度学习,寻找课堂数据与证据的关联,并基于课堂证据进一步展开校本教研与教学改进,促进教师专业高位发展。多模态、智能化、中国式的智能课堂探索就此展开。

文字:郑丹虹  姚小林  邬子叶

视频:王海城  翟自军

编辑:刁瑜文 黄浩 沈婷婷 邓健灵  

审读:吴剑林

审核: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