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之⑯ | 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以STEM+融合课程为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深新传播智库

2023-02-16 14:54






编者按:

2020年8月,深圳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2月,深圳入选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名单。两年来,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不停步,全市100所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上脱颖而出。2022年11月,从中遴选出40所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改革需要凸显“样本”意义。为此,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和深圳报业集团联合推出“先行者---走进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系列报道,分别介绍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校在学科融合、数据应用和模式创新上开展信息化教与学改革的特色与思考。

核心提示







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学校通过STEM+项目式学习,整合多学科课程,以STEM+融合课程为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造力,让孩子更好地站在未来中央。







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融合课程的探索实践

万科双语学校始终坚持以最丰富、最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之窗,在此次“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探索、创建深圳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活动中,万科双语学校坚持理念为先,革新重构,重点开展“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融合课程”的探索实践。

计算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所必备的一种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已成为核心教学目标之一。基于计算思维的内涵以及PBL教学的优势,以STEM+课程为依托,万科双语学校构建一种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真实的学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问题、项目、任务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计算思维培养为目标,开展创新式、探究式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打破传统学科边界  以STEM+组建教学单元

为了顺应教学模式的转变,学校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开发了以人工智能学科为核心的融合课,并组建了STEM+教研组,打破传统学科分类,在教学设计上对多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设计。目前在学校开展的4大类STEM+课程,包括文化艺术类、人工智能类、历史素养类和科学素养类。学科知识涵盖了一到八年级,横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历史、美术、生物、物理等课程,每个年级都有3-8个课时的STEM+课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学校坚持“让孩子站在未来中央”的办学理念,致力于打造差异化、回应式的因材施教的课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学校积极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每个假期开展学生STEM+项目式实践作业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走访、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到更广阔的社会平台中、更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校积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成为龙华区十个首批示范校之一,先行部署5G网络,所有课室及功能室高速接入网络,学生100%使用移动终端上课,助力学校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新型学校。

加强课程综合 变革育人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江丰光教授:万科双语学校的“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STEM+融合课程”的探索实践,特别突出了新课程标准中“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和“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这两条基本原则。基于项目的教学,将不同学科连结、生活议题融入,培养学生项目学习能力,也提升了学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大大促进了教师“教”的效率与学生“学”的兴趣,构建了新型教与学的关系,值得肯定和推广。

编辑:黄浩 沈婷婷 邓健灵 黄力雯

审读:韩绍俊

审核:刁瑜文

免责声明
本文由【读特】深圳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读特】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核实后删除!联系邮箱:2207482831@qq.com 。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